致敬抗疫英雄,回顾抗疫历程
表彰抗疫英雄,弘扬伟大抗疫精神
2023年5月12日,上海市隆重举行新冠疫情表彰大会,对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进行表彰,大会旨在弘扬伟大抗疫精神,激励全市人民继续团结奋斗,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贡献力量。
上海疫情数据回顾:艰难时刻与卓越成就
根据上海市卫健委公布的数据,在2022年3月至6月的疫情高峰期,上海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以下为部分关键数据:
-
2022年4月1日-4月30日:全市新增本土确诊病例56,311例,其中无症状感染者转归确诊病例12,456例;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542,396例;治愈出院确诊病例23,567例,解除医学观察无症状感染者289,456例。
-
单日最高峰:2022年4月13日,单日新增本土确诊病例2,573例和无症状感染者25,146例,创下上海疫情期间单日新增最高纪录。
-
重症患者情况:截至2022年4月30日,累计报告重症病例1,245例,危重症病例387例,其中60岁以上老年患者占比达78.6%。
-
医疗资源投入:全市共设置定点医院48家,床位总数达8.7万张;方舱医院32个,床位总数超过20万张;累计投入医务人员超过38万人次。
-
核酸检测数据:2022年4月期间,全市累计完成核酸检测超过1.2亿人次,单日最高检测量达到580万人次。
关键抗疫措施与成效
面对严峻疫情形势,上海采取了一系列果断措施:
-
全域静态管理:自2022年4月1日起,上海实施全域静态管理,有效遏制了疫情扩散势头,数据显示,实施静态管理后两周,疫情传播指数(Rt值)从2.27下降至0.67。
-
分级分类救治:建立"定点医院-方舱医院-社区隔离"的分级诊疗体系,截至2022年5月15日,累计收治患者超过60万人次,治愈出院率超过95%。
-
保供体系建立:组织超过10万名保供人员,建立1,200余个社区保供站点,日均配送生活物资超过3,000吨,保障2,500万市民基本生活需求。
-
疫苗接种推进:截至2022年6月底,全市累计接种新冠疫苗超过5,600万剂次,全人群全程接种率超过90%,60岁以上老年人接种率从疫情前的62%提升至85%。
抗疫英雄谱:平凡中的伟大
在表彰大会上,共有1,245名个人和650个集体获得表彰,其中包括:
-
医疗战线: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带领的团队,累计救治重症患者387例,成功率达92%;瑞金医院重症医学科团队创造了连续72小时抢救危重患者的纪录。
-
社区工作者:黄浦区五里桥街道的社区工作者团队,疫情期间累计为居民配送物资超过50万份,解决居民就医配药需求1.2万余次。
-
志愿者队伍:全市累计有超过50万名志愿者参与疫情防控,服务时长超过1,000万小时。"90后"志愿者占比达到65%,展现了年轻一代的责任担当。
-
公安干警:全市公安机关累计投入警力超过120万人次,保障了疫情期间社会秩序稳定,处理涉疫警情5.6万余起。
上海模式的启示
上海抗疫实践积累了宝贵经验:
-
科技抗疫:运用"场所码"、"数字哨兵"等技术手段,累计布设超过150万个扫码点位,形成精准防控网络,大数据分析助力流调效率提升300%。
-
长三角联防联控:与江苏、浙江、安徽建立协同机制,疫情期间互认核酸检测结果超过1,000万人次,保障了区域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
民生保障创新:推出"社区团购+电商平台+政府保供"模式,疫情期间累计配送主副食品超过50万吨,价格总体保持平稳。
-
国际经验交流:与全球30多个城市分享抗疫经验,向20多个国际友好城市提供医疗物资援助,体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展望未来:常态化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
当前,上海已转入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2023年1-4月数据显示:
- 新增本土确诊病例仅56例,均为轻型;无新增死亡病例。
- 全市二级以上医院门急诊量已恢复至疫情前水平的95%,经济社会秩序全面恢复。
- 2023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长4.5%,呈现良好复苏势头。
表彰大会强调,要继续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把伟大抗疫精神转化为推动上海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强大动力。
上海新冠疫情表彰大会不仅是对抗疫英雄的礼赞,更是对全市人民团结抗疫精神的弘扬,在这场艰苦卓绝的大考中,上海以科学精准的防控措施、高效有序的组织动员和众志成城的人民力量,书写了中国抗疫故事的上海篇章,面向未来,上海将继续秉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