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粕年初价低是由于全球大豆供应增加和国内需求减弱共同作用的结果。
豆粕作为饲料行业的重要原料,其价格波动不仅影响饲料生产成本,还间接影响养殖业的利润,豆粕年初价低的原因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包括供应增加、需求不振、市场预期悲观以及政策及贸易因素等,以下是详细分析:
1、供应增加
全球大豆丰产:2023年度,包括美国、巴西等主要大豆生产国均取得了丰收,尤其是巴西作为全球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其丰收进一步拉低了大豆价格,从而直接影响到豆粕价格,全球大豆产量的持续增加,使得大豆供应充足,作为豆粕的主要原料,供应量的增加直接导致豆粕的生产成本下降,从而推动价格走低。
国内大豆库存增加:中储粮拍卖进口大豆,增加了市场上大豆的供应量,加剧了供应过剩的局面,中国大豆进口量持续增加,2023年进口了超过1亿吨的大豆,预计2024年大豆的进口量可能也会在97009800万吨左右,进口大豆持续增加直接带动了大豆的压榨量的提升,豆粕产量也随之增加,因此豆粕的供应量持续增加。
2、需求不振
全球经济放缓: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尤其是中国等主要消费国经济增速减缓,对养殖业发展造成一定影响,进而影响了豆粕的需求量。
养殖业需求减少:受猪肉价格波动和消费者购买力变化的影响,中国养殖业的扩张速度放缓,对豆粕的需求也随之减少,生猪存栏量在12月至次年2月逐步降低,当前处于需求淡季,豆粕价格走低,牛肉价格下滑对猪肉的需求产生替代作用,生猪的育肥和屠宰有所减少,也导致对豆粕的需求下滑。
替代品的使用:随着技术的进步,饲料行业中出现了多种替代豆粕的原料,如菜籽粕、棉籽粕等,这些替代品的价格相对较低,使得部分饲料生产商转向使用替代品,进一步压缩了豆粕的市场需求。
3、市场预期悲观
美豆价格下跌:美豆价格连续下跌,跌破了1000美分的重要关口,增强了市场的看空预期,导致进口大豆成本降至四周以来的低点,成本下降压力传导至豆粕价格,使其大幅下跌。
南美大豆创纪录产量预期:南美大豆保持创纪录的产量预期,为全球远期大豆市场奠定了偏空的基调,影响市场对豆粕后续走势的预期,促使价格下跌。
4、政策及贸易因素
中美贸易关系变化:中美贸易关系等国际贸易政策的变化,影响了大豆的进口成本和国内市场供需格局,进而影响豆粕价格,商务部重申加入CPTPP意愿,中加贸易关系缓和导致菜粕下跌,影响豆粕市场情绪,促使其价格下跌。
农业补贴政策:各国政府为了保障粮食安全,可能会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大豆种植,增加国内供应,贸易政策的变化也可能影响大豆的进出口,进而影响豆粕的价格。
5、其他因素
技术进步:现代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生产效率的提升,不仅提高了大豆和豆粕的产量,也使得豆粕的生产成本不断降低,转基因大豆的广泛种植提高了单产,进一步压低了豆粕的价格。
季节性因素:年初通常是豆粕的需求淡季,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豆粕的价格走势。
豆粕年初价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供应增加、需求不振、市场预期悲观以及政策及贸易因素等,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导致了豆粕价格的下跌,对于相关企业和投资者而言,需要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合理调整采购和库存策略,以应对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和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