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常交易行为是指那些偏离正常市场行为的交易模式,包括通过大量买卖或虚假申报影响市场价格、利用未公开信息进行交易、短时间内多次撤销订单、同一账户或关联账户之间进行虚假交易等。这些行为不仅会影响交易价格,还可能误导其他市场参与者。
什么叫异常交易行为

在当今复杂多变的金融与商业环境中,异常交易行为是一个备受关注且至关重要的概念,它涵盖了多个领域,无论是金融市场、电商平台还是各类商业活动,都可能涉及到异常交易的情况,了解异常交易行为,对于维护市场秩序、保障参与者的合法权益以及确保整个经济体系的稳定运行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一、金融市场中的异常交易行为
(一)内幕交易
内幕交易是一种典型的异常交易行为,它是指掌握公司未公开重大信息的内部人员,利用这些信息进行股票或其他金融资产的交易,以获取不正当利益或避免损失,某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得知公司即将公布一项重大的研发成果,该成果极有可能使公司股价大幅上涨,若这位高管提前买入公司股票,待消息公布后股价上升再卖出,就构成了内幕交易,这种行为严重破坏了市场的公平性,因为普通投资者无法获取这些内部信息,只能凭借公开的市场信息进行交易。
(二)操纵市场
操纵市场也是金融市场中常见的异常交易行为之一,一些不法分子通过各种手段人为地影响证券、期货等金融产品的价格或交易量,以达到获利的目的。“对倒”操作就是一种典型的操纵市场行为,某些人控制多个账户,在一个账户中大量卖出某种股票的同时,用另一个账户大量买入,制造虚假的交易活跃和价格波动的假象,吸引其他投资者跟风买卖,从而在价格波动中谋取私利,这种操纵行为扭曲了市场价格的真实反映,干扰了市场的正常运行,损害了广大投资者的利益。
(三)洗钱交易
洗钱是将非法所得通过一系列复杂的金融交易,使其表面上合法化的行为,犯罪分子可能会利用各种金融工具和渠道进行洗钱,将贩毒、走私等犯罪活动所获得的巨额现金存入银行,然后通过购买房产、股票、基金等资产,或者进行跨境转账等方式,将这笔非法资金转化为看似合法的资产,洗钱行为不仅掩盖了犯罪活动的来源,还可能为进一步的犯罪活动提供资金支持,对金融体系的安全和稳定构成严重威胁。
二、电商平台中的异常交易行为
(一)刷单炒信
在电商行业,刷单炒信是一种较为普遍的异常交易行为,一些商家为了提高店铺的信誉等级、商品的销量排名等,雇佣他人或利用机器模拟真实的购买行为,虚假下单并给予好评,这种行为误导了消费者,使消费者难以判断商品的真实质量和口碑,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往往会参考店铺的信誉和商品的销量及评价,如果一个店铺的销量和好评是通过刷单得来的,那么消费者可能会被误导而购买到质量不佳的商品,刷单炒信也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对于那些诚信经营、依靠真实销量和口碑积累信誉的商家来说是不公平的。
(二)恶意差评
与刷单炒信相对,恶意差评也是一种异常交易行为,有些消费者可能出于各种不正当目的,如敲诈勒索商家、竞争对手恶意攻击等,对商品或服务给出不真实的负面评价,某些消费者在购买商品后,以给予差评为要挟,要求商家给予额外的补偿或优惠;或者竞争对手雇佣水军对其他商家的商品进行恶意差评,以降低其信誉和销量,恶意差评同样会误导其他消费者,影响商家的正常经营和市场秩序。
(三)虚假交易套现

在一些电商平台上,还存在着虚假交易套现的现象,部分用户利用平台的支付和退款机制漏洞,进行虚假的交易操作,然后将交易金额套现,用户与商家勾结,用户在商家店铺虚假购买商品并付款,商家再通过其他方式将款项退还给用户,但用户却可以向平台申请退款,这样用户就可以在没有实际消费的情况下获得现金,这种虚假交易套现行为不仅违反了平台的规定,也可能涉及到信用卡套现等违法行为,给金融安全带来风险。
三、商业活动中的其他异常交易行为
(一)关联交易违规
在企业之间的商业活动中,关联交易是一种常见的经济行为,当关联交易不符合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损害了企业或股东的利益时,就构成了异常交易行为,某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为了自身的利益,将上市公司的优质资产以低价转让给自己控制的其他公司,或者高价从上市公司采购商品或服务,这种行为使得上市公司的利益受到损害,中小股东的权益也无法得到保障。
(二)价格欺诈
价格欺诈也是一种常见的异常交易行为,商家在经营活动中故意隐瞒商品或服务的真实价格信息,或者通过虚假的打折、促销等手段欺骗消费者,商家在促销活动中宣传“全场五折”,但在实际结账时却以各种理由拒绝给予折扣;或者将商品原价抬高后再进行所谓的“打折”,实际上消费者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实惠,这种价格欺诈行为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
异常交易行为在各个领域都存在,并且具有多种形式和危害,它不仅损害了市场参与者的合法权益,也破坏了市场的公平性和正常秩序,无论是监管部门、企业还是消费者,都应该加强对异常交易行为的警惕和防范,共同营造一个健康、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