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投债是地方政府通过地方融资平台发行的企业债券,主要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性项目。
城投债,全名城市投资债券,是指由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作为发行主体公开发行的企业债券,这种债券主要用于地方基础设施建设或公益性项目,以缓解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城投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92年,当时中央政府为了支持上海浦东新区的建设,给予了上海五方面的配套资金筹措方式之一,即每年发行5亿元浦东新区建设债券,随着1994年中国财税体制改革,地方事权和财权的失衡促使各地纷纷成立城投公司,通过融资来缓解地方财政恶化状况。
城投债的主要特点包括:
1、发行主体:城投债由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发行,这些平台通常是地方国资委100%控股的投资公司。
2、资金用途:主要用于城市基础设施等资本较为集中、回报期较长的市政公共设施项目。
3、法律性质:尽管城投债有一定的政府背书,但从法律意义上讲,它属于城投公司的个体债务,而不是地方政府的债务。
4、风险特征:城投债的风险主要取决于地方政府的信用实力和支持意愿,以及城投公司的经营状况和偿债能力。
5、监管要求:城投债的发行需经过证监会、人民银行等高等级国家职能部门的严格审批,其合法性和合规性都处于较高水平。
6、流动性:城投债可以在银行间市场、上交所和深交所等交易场所进行交易和流通,具有较强的流动性。

7、历史表现:自1992年发行以来,城投债保持了零实质违约的记录,这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地方政府的信用背书和对违约成本的高度重视。
城投债的发展轨迹与中国经济政策紧密相关,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政府推出了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城投债市场迅速扩大,以支持地方政府的大规模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随着城投债规模的不断扩大,其潜在风险也逐渐显现,包括规模风险、赢利风险、偿债风险、资产风险、管理风险和信用风险等。
为了控制风险,国家自2014年开始陆续发布了一系列管控地方政府通过融资平台进行融资、推进融资平台转型的方案,这些措施旨在剥离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的政府融资职能,明确划清政府与企业界限,严控政府债务增长。
城投债是地方政府为筹集资金而发行的一种特殊债券,它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风险,投资者在投资城投债时,需要综合考虑地方政府的信用状况、城投公司的经营能力和偿债能力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