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脱媒是指资金绕过商业银行体系,直接通过金融市场输送给需求方,完成体外循环。
金融脱媒,又称金融非中介化(Financial Disintermediation),是指在进行交易时跳过所有中间人而直接在供需双方间进行的现象,这一现象在金融市场中尤为显著,表现为资金供给绕开商业银行体系,直接输送给需求方和融资者,完成资金的体外循环。
一、金融脱媒的定义与背景

金融脱媒最早出现在具备完善的金融体制和发达的资本市场的美国,从1933年至1966年9月,美国出台Q条例促使银行纷纷出现利润下降,市场不断萎缩,利差收入减少,依靠传统的业务难以维持生存的状况,即出现了所谓的“银行脱媒”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完善,使得企业和个人能够通过股票、债券等直接融资方式获取资金,从而绕过了传统的银行中介机构。
二、金融脱媒的原因
金融脱媒的产生有多方面的原因:
1、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获取和交流变得更加便捷和高效,资金供需双方能够更轻松地获取对方的信息,从而降低了对金融中介的依赖。
2、金融市场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更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和投资工具,如债券市场、股票市场的日益完善,使得企业和个人有了更多的选择。
3、金融知识和风险意识的提高:人们更愿意直接参与金融交易,追求更高的收益。
4、管制和利率政策的影响:例如美国的Q条例限制了银行存款的利率,导致资金流向更高收益的金融工具。
三、金融脱媒的表现形式
金融脱媒在不同主体上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1、居民户角度:家庭金融资产构成从以银行储蓄为主转为以证券资产为主。

2、企业角度:更多的企业选择通过股票、债券市场进行直接融资,因为活跃的资本市场将大大降低他们的融资成本和财务风险。
3、银行角度:由于证券市场的发展,一些业绩优良的大公司通过股票或债券市场融资,对银行的依赖性逐步降低,银行公司客户群体的质量趋于下降。
四、金融脱媒的影响
金融脱媒对金融市场产生了深远且复杂的影响:
1、对金融中介机构:传统银行业务受到冲击,利润空间压缩,促使其进行业务创新和转型。
2、对企业:融资成本降低,融资渠道增多,有助于提高企业的资金获取效率。
3、对投资者:投资选择更加丰富,但也面临更高的风险和更复杂的投资决策。
4、对金融市场:竞争加剧,推动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5、对金融监管:监管难度加大,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监管制度以适应新的金融形势。
五、金融脱媒带来的机遇

尽管金融脱媒对传统金融机构带来了挑战,但也为其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1、同业存款和企业机构大额存款业务:资本市场发展在分流银行储蓄存款的同时,相当一部分将以证券公司客户交易结算资金、自有营运资金存款等形式回流至商业银行。
2、新型融资业务:如融资融券、证券质押贷款等支持金融市场和金融交易的新型融资业务将获得发展契机。
3、支付结算业务:以证券市场的清算服务为例,商业银行可大力发展一级、二级、三级清算业务。
4、咨询类中间业务:如企业理财、现金管理、资产管理等前景广阔。
5、风险管理工具:证券市场的发展为商业银行管理风险提供了更为丰富、有效的工具。
6、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合作:商业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功能特征存在差异产生了合作的可能。
金融脱媒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它既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金融市场的各参与方需要积极适应这一变化,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和素质,以更好地应对新的挑战和机遇,金融体系也将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演变和发展,为经济的增长和稳定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七、相关问答FAQs
Q1: 什么是金融脱媒?
A1: 金融脱媒是指资金的融通和配置绕过传统的金融中介机构,如银行等,直接在资金的需求方和供给方之间进行的现象。
Q2: 金融脱媒对商业银行有哪些影响?
A2: 金融脱媒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包括传统银行业务受到冲击、利润空间压缩、促使其进行业务创新和转型;也为商业银行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如同业存款和企业机构大额存款业务、新型融资业务、支付结算业务、咨询类中间业务以及风险管理工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