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本、注重质量与效率的城镇化,推进需加强规划引导,优化空间布局,提升城市功能,促进产业升级和人口市民化。
新型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促进经济实现质的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的重要支撑,本文将详细介绍新型城镇化的内涵、特点及其推进策略,并通过表格形式展示相关数据和政策支持。
一、新型城镇化的内涵
新型城镇化相对于传统城镇化而言,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内涵:
1、与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工业化处于主导地位,是发展的动力;农业现代化是重要基础,是发展的根基;信息化具有后发优势,为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城镇化是载体和平台,承载工业化和信息化发展空间,带动农业现代化加快发展。
2、人口、经济、资源和环境相协调:新型城镇化按照“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要求,依托城镇的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聚集产业和人口,努力发展低耗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节能减排,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3、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发展: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公共服务功能配套完善为原则,合理控制大城市过度扩张,加快健全中小城市硬件设施和软件服务,注重产业的合理布局与配套集群发展。
4、人口集聚、“市民化”和公共服务协调发展:改革城镇人口社会管理制度,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居住地登记体制,让外来常住人口在医疗、教育、养老、失业救济等方面与城市人口享受平等的权利。
二、新型城镇化的特点
新型城镇化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以人为本: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关注提高城镇人口素质和居民生活质量。
2、集约高效:强调土地利用效率和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
3、绿色发展: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减少对自然的干扰和损害。
4、城乡一体: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三、新型城镇化的推进策略
推进新型城镇化需要坚持以下四项原则:
1、遵循规律,因势利导: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出发,使城镇化成为一个顺势而为、水到渠成的发展过程。
2、提升质量,绿色环保:紧紧围绕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稳步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水平;大力提高城镇土地利用效率、城镇建成区人口密度;切实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
3、以人为本,推进进城人口市民化:提高城镇人口素质和居民生活质量,把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作为首要任务。
4、处理好政府引导与市场推动的关系:既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又更好发挥政府在创造制度环境、编制发展规划、建设基础设施、提供公共服务、加强社会治理等方面的职能。
四、相关政策支持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如《全国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规划 (2011~2020年)》、《2020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等,这些政策文件明确了新型城镇化的目标、任务和措施,为新型城镇化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五、表格展示
指标 | 数值 | 说明 |
城镇化率 | 63.89% | 截至2020年的数据 |
农民工数量 | 2.6亿 | 户籍问题影响下的被城镇化人口 |
重点支持领域 | “两新一重”(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 | 2020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 |
地方政府专项债券 | 3.75万亿元 | 2020年拟安排,比去年增加1.6万亿元 |
中央预算内投资 | 6000亿元 | 2020年拟安排 |
新型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促进经济实现质的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坚持以人为本、集约高效、绿色发展、城乡一体的原则,以及遵循规律、提升质量、推进市民化、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推进策略,新型城镇化将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和成效,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文件也为新型城镇化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