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借贷是指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进行的资金融通活动。民间借贷纠纷是因借贷行为产生的争议,涉及借款本金、利息、还款期限等。
民间借贷,是指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进行资金融通的行为,它作为一种民事法律行为,具有以下特点:

1、主体广泛性:民间借贷的主体包括公民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以及公民与其他组织之间的借贷关系。
2、合约性质:民间借贷是一种合约行为,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真实即可认定有效。
3、标的物明确:借贷关系的成立前提是借贷物的实际支付,且标的物的权属需明确属于出借人个人。
4、有偿性与无偿性:民间借贷可以有偿,也可以无偿,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视为不支付利息。
5、利率限制: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民间借贷的利率不得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的四倍。
6、合法性要求:合法的民间借贷受法律保护,但必须满足自愿原则、资金来源合法、用途合法等条件。
7、风险与纠纷:由于我国金融和法律体系相对不健全,民间借贷风险渐增,导致大量纠纷成讼。
8、司法解释与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明确了民间借贷的定义、受理与管辖、合同效力、利率与利息等问题,为司法实践提供了指导。

以下是关于民间借贷的一些具体案例和数据,以表格形式呈现:
案例/数据 | 描述 |
民间借贷案件数量增长 | 2011年全国法院审结民间借贷纠纷案件59.4万件,2012年审结72.9万件,同比增长22.68%;2013年审结85.5万件,同比增长17.27%;2014年审结102.4万件,同比增长19.89%。 |
利率上限变化 | 2015年8月6日发布的司法解释规定了民间借贷利率的司法保护上限为24%,超过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无效,2020年8月20日起,以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每月20日发布的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4倍为标准确定民间借贷利率的司法保护上限。 |
无效借贷情形 | 包括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又高利转贷给借款人、以向其他企业借贷或向本单位职工集资取得的资金又转贷给借款人牟利且借款人事先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的、出借人事先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借款人借款用于违法犯罪活动仍然提供借款等。 |
常见问题解答(FAQs)
Q1: 民间借贷的最高利率是多少?
A1: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民间借贷的利率不得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的四倍,以2020年7月20日发布的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3.85%的4倍计算,民间借贷利率的司法保护上限为15.4%。
Q2: 民间借贷是否合法?
A2: 合法的民间借贷受法律保护,合法的民间借贷必须满足自愿原则、资金来源合法、用途合法等条件,如果借贷关系违反了这些条件,如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又高利转贷、以向其他企业借贷或向本单位职工集资取得的资金又转贷给借款人牟利等,则属于无效借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