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难日通常是指基督教中纪念耶稣基督被钉十字架并复活的日子,即复活节前的星期五。
受难日(Good Friday),亦称耶稣受难瞻礼,是基督教纪念“耶稣受难”的节日,据《新约圣经》记载,耶稣于复活前第三天被钉于十字架而死,据此教会称该日在犹太教安息日的前一日,而规定于复活节前的星期五守此节,以下是关于受难日的详细解释:
一、受难日的起源与意义

受难日起源于基督教对耶稣基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纪念,这一天,基督徒纪念耶稣为拯救世人的罪而牺牲自己的生命,通过他的死亡和复活,为信徒带来救赎和永生的希望,受难日不仅是对耶稣受难事件的纪念,更是对基督徒信仰核心的体现,即耶稣基督的受死和复活是基督教教义的基石。
二、受难日的主要事件
在受难日这一天,基督徒会回顾《新约圣经》中记载的耶稣受难的主要事件,包括:
最后的晚餐:耶稣与门徒共进最后的晚餐,期间耶稣预言了自己将被出卖,并设立了圣餐礼,以饼代表自己的身体,以酒代表自己的血。
客西马尼园的祷告:耶稣在客西马尼园独自祷告,面对即将到来的苦难和死亡,他感到极度忧伤和恐惧,但仍顺服上帝的旨意。
被捕与受审:耶稣被犹大出卖,被祭司长和长老派人捉拿,并在大祭司面前受审,尽管耶稣在彼拉多面前受审时保持沉默,但最终被判死刑。
钉十字架:耶稣被带到各各他(骷髅地),被钉在十字架上,在十字架上,耶稣忍受了极大的痛苦和羞辱,最终死去。
三、受难日的习俗与仪式
在受难日这一天,不同宗派的基督徒会举行各种礼拜仪式来纪念耶稣的受难,天主教、东正教以及新教圣公会、信义会等派别都有礼拜仪式,有些地方的不同宗派在这一天还会联合举行礼拜,以示团结合一,受难日还有一些特定的习俗和仪式,如:
圣餐礼:为纪念耶稣受难日而举行的一种仪式,在这个仪式上,主礼人会对小块面饼和小杯葡萄酒(或葡萄汁)进行祝祷,然后分给正式教徒领食,教徒通过这种象征性的领食缅怀耶稣基督及其言行。

拜十字架:天主教的仪式上还要奉行崇拜十字架的礼仪,十字架先被遮盖,随后逐渐显露,然后被安放在祭坛前,信徒们要对十字架进行跪拜。
重走耶稣受难“苦路”:在以色列的耶路撒冷城,教士们举着十字架领着信徒们重走当年耶稣受难的“苦路”,每到一处都要诵经祈祷。
四、受难日的时间与流行地区
受难日的时间是在复活节前的星期五,这个节日在欧洲、中东、美国等地广受欢迎,并成为这些地区的重要宗教节日之一,在这些地区,受难日不仅是一个宗教节日,更是一个文化和社会活动的日子,许多非基督徒也会参与到相关的庆祝和纪念活动中来。
五、受难日的象征意义
受难日象征着黑暗、死亡、寂静和严肃,在这一天,基督徒身穿深色服装,参加礼拜仪式时言容肃穆,天主教徒在祷告时还要将蜡烛顺次熄灭,使教堂暗黑,这些仪式和习俗都是为了表达对耶稣受难的深切哀悼和敬畏之情。
受难日是基督教中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节日,它不仅纪念了耶稣基督的受难和牺牲,更体现了基督徒对信仰的坚定和对救赎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