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增是指在进行税务处理时,针对某些特定的支出或费用,由于其不符合税法规定的扣除标准或条件,因此需要进行调整增加应纳税所得额的行为,这些调整通常涉及到企业会计处理上的支出与税法规定之间的差异,以下是对调增的详细解释:
一、调增的定义与背景

1、定义:调增是指企业在进行汇算清缴时,根据税收法律的要求,在会计准则计算出来的结果上进行的增加操作。
2、背景:由于会计准则和税法之间存在差异(即税会差异),企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需要按照税法的规定对会计利润总额进行调整,这种调整包括调增和调减两个方面。
二、调增的具体情形
1、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这些费用在会计上可能作为成本费用全额扣除,但税法中对这些费用有扣除限额的规定,职工福利费不得超过工资薪金总额的14%,超过部分不得扣除,需要进行纳税调增。
2、借款费用:向非金融机构借款的费用支出,如果超过了按照金融机构同类同期贷款利率计算的数额以内的部分,也不得扣除,需要进行纳税调增。
3、业务招待费: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业务招待费支出,按照发生额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过销售收入的5‰,超过部分不得扣除,需要进行纳税调增。
4、税收滞纳金、罚款、罚金:这些费用在会计上可能确认为营业外支出,但税法上不允许扣除,需要进行纳税调增。
5、其他不符合税法规定扣除标准的支出:如赞助支出、捐赠支出等,如果不符合税法规定的扣除条件或标准,也需要进行纳税调增。
三、调增的计算公式
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总额+纳税调增纳税调减。

这个公式表明,企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需要在会计利润总额的基础上加上纳税调增额(即需要增加应纳税所得额的部分),同时减去纳税调减额(即可以减少应纳税所得额的部分)。
四、调增的实际操作注意事项
1、准确理解税法规定:在进行调增操作时,企业需要准确理解税法的相关规定,确保调增操作符合税法要求。
2、仔细核对会计与税法差异:企业需要仔细核对会计处理与税法规定之间的差异,确保所有需要调增的项目都得到妥善处理。
3、及时调整财务报表:在进行调增操作后,企业需要及时调整财务报表,以反映正确的应纳税所得额。
五、相关问答FAQs
Q1: 什么是纳税调增?
A1: 纳税调增是指在进行税务处理时,针对某些特定的支出或费用,由于其不符合税法规定的扣除标准或条件,因此需要进行调整增加应纳税所得额的行为,这些调整通常涉及到企业会计处理上的支出与税法规定之间的差异。
Q2: 哪些项目需要进行纳税调增?
A2: 需要进行纳税调增的项目包括但不限于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借款费用、业务招待费、税收滞纳金、罚款、罚金以及其他不符合税法规定扣除标准的支出。

调增是企业在税务处理过程中,为了确保应纳税所得额的准确性,根据税法规定对会计利润总额进行调整的一种行为,通过调增,企业可以确保其税务申报符合税法要求,避免因税务问题带来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