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读音为yì,基本意思是明(天、年),如翌日、翌年。
1、字义

基本释义:“翌”读作“yì”,本义是新的一天,引申义为下一天(年)、明天(年)。“翌日”指的是第二天,“翌年”则是第二年。
动词用法:可表示辅佐,从旁给予帮助,如“三辅九翌,为世亿龄”,这里的“翌”体现了辅助、支持的意思。
名词用法:有时“翌”可通“翼”,指翅膀,如“噑堂陛,布翌伏地而死”,这里的“翌”表示翅膀;还有“翌室”(犹翼室)、“翌翌”(翼翼,恭敬的样子)、“翌戴”(翼戴,辅佐拥戴)等用法。
2、字形结构
“翌”是形声字,部首为羽,总笔画是11画,五行属土,其仓颉码是SMYT,五笔是NUF,四角号码是17108,郑码是YTYS,中文电码是5043,区位码是5078。
3、古籍记载
该文字在《路史节读》和《晏子春秋》等文献均有记载。
4、组词及例句

翌日:明天,例:“翌日,他便完成了这项工作。”
翌年:第二年,例:“翌年,他就毕业了。”
翌晨:次日早晨,例:“翌晨,我早早地起床去跑步。”
以下是两个与“翌”相关的常见问题及解答:
Q1:“翌”与“昱”“翊”有何区别?
A1:“翌”“昱”“翊”三个字读音相同,但含义有所不同。“翌”主要强调时间的先后顺序,如明天、明年等;“昱”通常用于人名,也有光明、明亮之意;“翊”则多指辅佐、帮助或翅膀等含义,在古代文献中,这三个字有时可通用,但在现代汉语中,它们各有特定的使用场景和含义。
Q2:“翌”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频率如何?
A2:“翌”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频率相对较低,它多见于书面语和文学性较强的语境中,用于表达时间上的先后关系或特定的含义,在日常口语交流中,人们更倾向于使用更简单、直接的词汇来表达相同的意思,在正式场合或需要精确表达时间概念时,“翌”仍然是一个有用的词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