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的意思有多种,具体含义取决于上下文。它可以表示封闭、封锁、封印、封存等含义。
1、动词

堆土植树为界:古代诸侯受命建国后,会在所封疆土的边界上培土种树,以明确领土范围,如《周礼·地官·大司徒》中提到“制其畿疆而沟封之”,意思是划分王畿的疆界并以土堆和树木作为标志。
帝王筑坛祭天地及四方山岳之神:在古代,帝王会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在泰山等名山上筑土为坛,祭天称为“封”,祭地称为“禅”,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帝王把爵位、土地或名号赐予臣子:古代帝王为了表彰功臣、赏赐亲属或笼络臣僚,会将爵位、土地或名号赐予他们,这种行为也称为“封”,如“故太公望封于营丘”(《史记·货殖列传序》)。
严密盖住、关住或堵住等,使不能通行或随便打开:在日常生活中,“封”可以表示用某种方式将物体封闭起来,防止其被随意打开或使用,如“封山育林”“封存”“封口”等。
限制、禁止:由“封”的基本含义引申而来,表示对某种行为、活动或思想进行限制或禁止,如“故步自封”“查封”等。
2、名词
疆域;分界:古代的“封”最初就是指划分疆界的标志,后来逐渐引申为疆界、边境的意思,如“所封封域”(《周礼·春官·保章氏》)。
领地;邦国:古代诸侯受封后所拥有的土地和人民被称为“封地”或“封国”,封”也可以表示领地、邦国的意思。

坟墓:在古代,人们会在死者的墓地上堆土为坟,并在周围种植树木作为标记,封”也可以表示坟墓的意思,如“而五人者亦得以加其土封”(明·张溥《五人墓碑记》)。
物体隆起之处:在一些语境中,“封”可以表示物体表面凸起的部分,类似于小土堆或肿块的形状。
封禅时所建的祭坛或刻石:在古代的封禅仪式中,帝王会在山顶上建造祭坛,并在坛上放置刻有文字的石头,以纪念这一重要事件,这些祭坛或刻石也被称为“封”。
姓氏用字:“封”还可以作为一个姓氏,如唐代有封演。
3、量词
用于装封套的东西:如“一信封”“一封银子”等,这里的“封”表示的是装信、钱等物的纸套或袋子。
“封”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丰富多样,涵盖了从具体动作到抽象概念的广泛领域,无论是古代的封建制度、现代的法律术语还是日常生活中的简单操作,都能看到“封”字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