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油是从大豆中提取出来的油脂,具有一定粘稠度,呈半透明液体状,其颜色因大豆种皮及大豆品种不同而异,从淡黄色至深褐色,具有大豆香味。
基本概述
1、来源:豆油是从大豆中提取出来的油脂,是大豆加工的下游产品。
2、成分:主要成分为甘三酯,还含有微量磷酯、固醇等成分,其脂肪酸组成包括棕榈酸68%、油酸2536%、硬脂酸35%、亚油酸5265%、花生酸0.40.1%、亚麻酸2.03.0%等,其中亚油酸是人体必需的脂肪酸,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
3、外观与物理性质:呈半透明液体状,颜色因大豆种皮及品种不同而异,从淡黄色至深褐色,具有大豆香味,相对密度(d20℃/4℃)为0.91500.9375,折光指数(n20℃D)为1.47351.4775,粘度(E020℃)约8.5左右,凝固点为18~15℃,碘值(g碘/100g油)为120137,皂化值(mgKOH/g油)为188195,总脂肪酸含量为94.96%,脂肪酸平均分子量约为290。
主要用途
1、食用:是重要的食用油之一,可用于烹饪各种菜肴,如炒菜、煎炸、凉拌等,能提供人体所需的能量和必需脂肪酸,在食品加工中也有广泛应用,可制作人造奶油、蛋黄酱、起酥油等,还可用于制造凉拌油、煎炸油等专用油脂。
2、工业用途:经过深加工后,可用于生产甘油、油墨、合成树脂、涂料、润滑油、绝缘制品和液体燃料等产品;豆油脂肪酸中的硬脂酸可以制造肥皂和蜡烛;豆油与桐油或亚麻油掺和还可制成良好的油漆。
3、医药用途:具有降低血液胆固醇、防治心血管病的功效,是制作亚油酸丸、益寿宁的重要原料。
市场情况
1、国际市场:近年来世界豆油产量和消费量均呈现上升态势,主要生产国为美国、巴西、阿根廷、中国等,这些国家的豆油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大部分,国际贸易中,豆油贸易也占有重要地位,进口量较大的国家有印度、中国等。
2、国内市场: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利用大豆榨油的国家之一,目前豆油已成为国民特别是北方人的主要食用油之一,国内豆油的生产分布较广,东北、华北、华东和中南等地区都有生产,其中东北及黄淮地区是我国大豆的主产区,也是豆油的主要输出区,随着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豆油消费量保持5%以上的年增长速度。
生产工艺
1、压榨法:通过机械力将大豆中的油脂挤压出来,可分为热压和冷压两种方式,热压豆油颜色较深,出油率较高;冷压豆油色泽较浅,生豆味淡,但出油率相对较低。
2、浸出法:采用溶剂油将油脂原料充分浸泡后进行高温提取,再经过“六脱”工艺加工而成,具有出油率高、生产成本低的特点,是目前市面上常见的豆油生产方式。
储存方法
1、未精炼的毛油中含有一些非油物质,如磷脂、甾醇类物质以及少量蛋白质等,易引起酸败,不宜长期贮藏,精制豆油在长期储存中,油色会由浅逐渐变深,这是由于油脂自动氧化引起的复杂变化导致的,因此豆油颜色变深时,便不宜再作长期储存。
豆油是一种从大豆中提取的半透明液体状油脂,主要由多种脂肪酸组成,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广泛的用途,在储存时需注意避免长时间存放导致的品质下降。
标签: 豆油 特点 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