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通常指的是某一学科或领域的根基性知识与技能,它是深入学习的前提条件。比如数学的基础包括算术和代数,语言学习的基础则涉及词汇和语法。打好基础是掌握更复杂概念的关键。
基础是建筑物地面以下的承重结构,其作用是将建筑物上部结构传下来的荷载连同自重一起传给地基,以下是关于基础的详细介绍:
一、基础的分类
1、按使用材料分类
灰土基础:由石灰、土和水按比例配合,经分层夯实而成,其强度随含灰量增加而增加,但超过一定限度后强度会降低。
砖基础:以砖为砌筑材料,常用于低层建筑,现代也常与混凝土结构配合修建住宅等。
毛石基础:用强度等级不低于MU30的毛石,不低于M5的砂浆砌筑而成,抗冻性较好,可用于寒冷潮湿地区的6层以下建筑物基础。
混凝土基础:分无筋和有筋两种,无筋的一般用于基础埋深不大且无地下水的情况;有筋的则适用于荷载较大或基础埋深较深的情况。
钢筋混凝土基础:当上部结构荷载大、地基承载力差或需跨越地下空间时采用,如筏形基础、箱形基础等。
2、按埋置深度分类
浅基础:埋深不超过5m,如条形基础、独立基础等,常用于地基条件较好的情况。
深基础:埋深大于5m,如桩基础、沉井等,适用于地基软弱或荷载较大的情况。
3、按受力性能分类
刚性基础:抗压强度高,抗弯和抗拉强度低,所用材料有混凝土、砖、毛石等,可用于六层及其以下的民用建筑和墙承重的轻型厂房。
柔性基础:用抗拉和抗弯强度都很高的材料建造,一般用钢筋混凝土制作,适用于上部结构荷载大、地基柔软的情况。
4、按构造形式分类
条形基础:当建筑物采用砖墙承重时,墙下基础常连续设置形成通长条形。
独立基础:当建筑物上部为框架结构或单独柱子时采用,可分为台阶式、锥形、杯形等形式。
满堂基础:当上部结构传下的荷载很大、地基承载力很低时采用,分为筏形基础和箱形基础两种。
桩基础:由基桩和连接于桩顶的承台共同组成,若桩身全部埋于土中,承台底面与土体接触,则称为低承台桩基;若桩身上部露出地面而承台底位于地面以上,则称为高承台桩基。
二、基础的要求
1、强度要求:基础要具有足够的强度,能够稳定地把荷载传给地基,确保建筑物的安全。
2、耐久性要求:基础应满足耐久性要求,若基础先于上部结构破坏,检查和加固都十分困难,还会影响房屋的使用寿命。
3、埋置深度要求:基础的埋置深度由室外设计地面到基础底面的距离决定,影响因素包括建筑物有无地下室、设备基础及基础的形式构造、作用在地基上的荷载大小和性质、地基土的冻结深度和地基土的湿陷等。
三、基础工程的施工要点
1、施工前准备: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了解地基土的性质、承载力等情况,为选择合适的基础类型和确定合理的施工方案提供依据,根据施工图纸和规范要求,准备好所需的材料、机械设备和人员。
2、基础施工: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基础的开挖、浇筑等工作,对于不同类型的基础,如条形基础、独立基础、筏形基础等,施工方法和顺序有所不同,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基础的尺寸、位置和标高,确保基础的质量。
3、质量检测:在基础施工完成后,需要进行质量检测,包括基础的尺寸、位置、标高、强度等方面的检测,对于不符合要求的部位,要及时进行整改和处理,确保基础的质量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基础作为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和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在进行基础设计和施工时,必须充分考虑各种因素,确保基础的质量和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