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多个意思,常见的如:1. 放在嘴里,不咽下,如含糖。2. 包含、容纳,如包含意义。3. 带有某种情感等,如含笑。4. 呈现某种状态,如含苞待放。
1、动词
本义:衔在嘴里,不吐出也不咽下,含着一口水”“含漱剂”“含英咀华(喻反复琢磨体味文章的妙处)”“含饴弄孙(含着糖逗小孙子,形容老年人的乐趣)”等。
引申义:里面存有;包括在内,如“包含”“含义”“含量”“含蓄”等词中的“含”均为此意。
再引申义:忍受;宽容,含悲茹痛”“含垢忍辱”“含辛茹苦”等。
又引申义:怀着不露;隐藏在内,像“含怒”“含羞”“含情”等,以及成语“含笑九泉”“含沙射影”等中的“含”也是此意。
还可引申为:显现;带着,含脸”“含春”“含香”“含嗔”“含笑”“含羞”等。
2、名词
古时丧葬时放在死人口里的珠玉,如“含者何,口实也”“贝玉曰含”等,文字演变至今,写作“含”。
FAQs
Q1:“含”作为动词和名词时,分别有哪些常见的用法或搭配?
A1:“含”作为动词时,常见用法有“含着(某物)”,如“含着糖”“含着泪”;“包含、容纳”,如“包含万物”“容纳客人”;“怀有、藏着(某种感情或意思)”,如“含情脉脉”“含着愤怒”,作为名词时,除了上述提到的丧葬习俗中的“含”(如“玉含”“珠含”)外,还可与其他词语搭配构成一些具有特定含义的名词,但相对较少。
Q2:“含”与近义词“藏”在语义和使用上有何区别?
A2:“含”和“藏”都有“在里面、不显露”的意思,但“含”更强调事物存在于某个空间或范围内,且有一种自然、和谐的包容感,常用于描述抽象或具体的事物存在于某种环境或状态中,如“含苞待放”“含义深刻”。“藏”则更侧重于人为地将某物隐藏起来,带有一定的隐蔽性和保护性,常用于描述人的行为或物品的存放,如“藏匿”“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