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通常指远眺、期望或希望,具体含义需根据上下文确定。
类别 | 示例 | |
动词 | 向远处看 | 《诗经·卫风·河广》:“谁谓宋远,跂予望之。”(谁说宋国遥远,踮起脚尖就能望见) |
盼望、希望 | 晋·潘岳《西征赋》:“弘大体以高贵,非所望于萧傅。”(发扬大义以显高贵,这并非我对萧何的期望) | |
埋怨、责备 | 《国语·越语下》:“又使之望而不得食,乃可以致天地之殛。”(又使他盼望得到却吃不到,才可以受到天地的诛戮) | |
接近 | 唐·韩愈《祭窦司业文》:“逾七望八,年孰非翁,在君无憾,我意不充。”(超过七十岁快到八十岁,年纪老了,在您没有遗憾,我心里却不满足) | |
比量、比拟 | 《礼记·表记》:“以人望人,则贤者可知已矣。”(用人来和人比较,那么贤能的人就可以知道了) | |
通“忘” | 《逸周书·武儆》:“朕不敢望,敬守勿失。”(我不敢忘记,恭敬地守护不要失去) | |
通“妄” | 《管子·九守》:“听之术曰勿望而距,勿望而许。”(听的方法是不要凭主观愿望去拒绝,也不要凭主观愿望去赞许) | |
名词 | 名声、声誉 | 《诗经·大雅·卷阿》:“如珪如璋,令闻令望。”(好像玉圭,好像玉璋,好名声,好声望) |
农历每月十五日 | 明·张溥《五人墓碑记》:“三月之望。”(三月十五日) | |
边际 | 《吕氏春秋·下贤》:“精充天地而不竭,神覆宇宙而无望。”(精神充满天地而不竭尽,神灵覆盖宇宙而无边无际) | |
人所敬仰的人或物 | 《左传·昭公十二年》:“吾子楚国之望也。”(您是楚国的希望啊) | |
店铺标明属于某种行业的标志 | 《水浒传》第二十九回:“但遇着一个酒店,便请我吃三……”(只要遇到一个标有酒旗的酒店,就请我吃三次……) |
FAQs
Q1: “望”字在甲骨文中的本义是什么?
A1: “望”字在甲骨文中的本义是一个人站立在地上张大眼睛远望的样子,其上部是“臣”,代表眼睛;下部是“壬”,代表站立的人。“望”的本义就是远望。
Q2: “望”字有哪些常见的引申义?
A2: “望”字有多种引申义,包括:
期待、希望:如“期望”、“盼望”。
拜访:如“探望”、“拜望”。
名望、声誉:如“声望”、“威望”。
怨恨、责怪:如“怨望”。
接近:如“望七”(将至七十岁)。
边际:如“无望”(没有边界)。
标签: 望 探寻未知 期待与可能
版权声明:版权声明:本文由互联网内容整理并发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仅供学习参考之用,著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投诉邮箱:473708564@qq.com 如需转载请附上本文完整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