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期叠加”是指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同步出现。
所谓“三期叠加”,是指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同时集中出现,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具体来看,经历“三期叠加”,就是要处理好市场与资源配置的关系,以便顺利实现增长速度换挡、度过结构调整阵痛,以及完成前期刺激政策消化。
从政策角度来看,2020年有着特殊的意义,一是2020年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年,意味着中国的经济结构将完成一次从量变到质变的转变;二是2020年是中国“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意味着中国在2020年之后的未来五年发展,又将有一次新的“引路”,从发展的角度来看,经历一段时间的新常态发展后,客观因素也决定中国经济在多方面都存在转变或改变的需求,这也意味着中国产业发展需要改革以及创新,才能注入新的动力、开启新一轮的发展,从人们的生活及市场来看,社会的不断变化使得消费习惯、需求发生改变,这也倒逼产业为顺应时代的发展进行改变,适者生存的道路十分坎坷,改变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许多个体的改变最终会影响到整体。
以下是对三期叠加的具体分析:
1、增长速度换挡期: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年均近10%的持续高增长,把中国经济带到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随着国民经济总量等基数增大,支撑经济发展的人力资源、自然资源以及制度安排和经济政策等要素正在发生变化,从劳动力、资本、技术进步等生产要素结构分析,从一、二、三次产业结构分析,都可看到,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下降是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现象,是一个发生在实体经济层面上的自然过程,这些内在影响,再加上国际金融危机的外来影响,我国经济增速新世纪以来呈现逐级放缓的态势。
专家普遍认为,在世界经济增长动力仍显不足、国内结构调整不断深化的大背景下,“七上八下”的经济增速处于合理区间,正因为如此,“十二五”规划确定的经济发展速度是7%,2013的预期增长目标是7.5%左右,这个增速并未对就业等带来太大冲击,经济结构还出现了积极变化,说明“换挡期”的中国经济,增长动力格局并没有根本改变。
2、结构调整阵痛期:
结构调整面临阵痛期,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动选择,近年来很多地方持续出现的雾霾天气,让人们认识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刻不容缓。
当前金融与经济数据的不同步现象,其主要根源也在于结构性问题,经济增速的放缓,以及国际金融危机的长期化、各国应对危机加快结构调整的积极成效,增强了我们用市场机制倒逼经济结构调整的紧迫感。
结构调整不是免费午餐,为了化解过剩产能,优化产业结构,一些行业难免受到较大冲击,有些企业甚至会退出市场,这些不得不付出的代价就是结构调整中的“阵痛”。
3、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
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是化解多年来积累的深层次矛盾的必经阶段,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经济遭受巨大冲击,为扭转增速下滑过快造成的不利影响,政府及时采取拉动内需和产业振兴等一揽子刺激政策。
推动经济增长迅速企稳回升,从2008年底到整个2009年和2011年初,刺激政策产生了好的效果,经济增速最高时达到了11.9%,中国经济率先走出危机阴影,也对世界经济起到了“压舱石”的作用,这是非常时期的非常政策所产生的红利,从2011年二季度开始,经济增速逐级回落,可以理解为进入了前期刺激政策的消化期。
在这个阶段,虽然刺激政策逐步退出,但政策的累积效应和溢出效应还在发挥作用,对经济结构继续产生深远影响,也使当期宏观政策的选择受到掣肘,调控余地大为缩小。
“三期叠加”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也是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在这个过程中,中国需要处理好市场与资源配置的关系,实现增长速度换挡、度过结构调整阵痛,以及完成前期刺激政策消化,这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以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