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500是中证指数有限公司开发的一种股票指数,由剔除沪深300指数成分股及总市值排名前300名的股票后,总市值排名靠前的500只股票组成。
中证500指数是中国资本市场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股票指数,它由中证指数有限公司编制和发布,该指数旨在反映中国A股市场中一批中小市值公司的股票价格表现,为市场提供丰富的分析工具和业绩基准。
一、中证500指数的定义与特点

1、定义:中证500指数(China Securities Index 500,简称CSI 500)是由全部A股中剔除沪深300指数成份股及总市值排名前300名的股票后,总市值排名靠前的500只股票组成,这些股票代表了中国A股市场中的中等市值公司,是介于大盘股和小盘股之间的“中坚力量”。
2、特点:
代表性强:中证500指数涵盖了多个行业的代表性公司,能够较为全面地反映中国A股市场中等市值公司的整体表现。
成长性好:由于样本股主要来自中小市值公司,这些公司往往处于快速成长期,具有较高的成长潜力。
风险适中:相比大盘股,中小市值公司的风险相对较高,但同时潜在收益也更大,中证500指数通过分散投资于多只股票,降低了单一股票风险对整体投资组合的影响。
流动性较好:中证500指数的样本股在市场中的交易活跃度较高,流动性较好,便于投资者进行买卖操作。
二、中证500指数的编制方法
中证500指数的编制方法相对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样本空间确定:首先确定样本空间,即符合一定条件的股票集合,这些条件通常包括上市时间、非ST和非*ST股票、公司经营状况良好等。

2、样本筛选:在样本空间内,剔除沪深300指数成份股及总市值排名前300名的股票,将剩余股票按照最近一年(新股为上市以来)的日均成交金额由高到低排名,剔除排名后20%的股票,将剩余股票按照日均总市值由高到低进行排名,选取前500名的股票作为中证500指数样本股。
3、指数计算:中证500指数采用派许加权综合价格指数公式进行计算,具体计算公式为:报告指数 = 市值报告期成份股的总调整/基期 × 1000,总调整市值 = Σ(市价×样本股调整股本数)。
4、定期调整:中证500指数每半年调整一次样本股,每次调整比例一般不超过10%,还会根据特殊情况进行临时调整。
三、中证500指数的市场表现与投资价值
中证500指数在过去几年中表现出了较强的成长性和波动性,在上一轮牛市过程中,中证500指数的涨幅远大于沪深300等大盘指数,在市场泡沫破灭之后,中证500指数也经历了较长时间的估值修复期,这主要是由于中小市值公司的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但在经济好转时,它们的反弹力度也更强。
从投资价值的角度来看,中证500指数具有以下优势:
1、成长性突出:中证500指数样本股主要集中在电子、计算机、传媒等成长性行业,这些行业的发展前景广阔,具有较高的盈利增长潜力。
2、行业分布均衡:中证500指数横跨多个中信一级行业,行业分布相对均衡,避免了单一行业权重过于集中对指数的影响。
3、估值合理:目前中证500指数的市盈率TTM处于历史较低的分位水平,具有较高的投资性价比。
四、中证500指数与其他指数的比较

中证500指数与沪深300指数、上证50指数等其他主要指数相比,具有以下不同点:
1、市值范围:沪深300指数主要反映大盘股的表现,而上证50指数则聚焦于上海证券市场的前50只大市值股票,相比之下,中证500指数则专注于中小市值公司。
2、风险收益特征:由于市值范围的不同,沪深300指数和上证50指数的风险相对较低,但收益也相对稳定,而中证500指数的风险和收益则相对较高,适合有较高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者。
3、行业分布:沪深300指数和上证50指数的行业分布可能更为集中,而中证500指数则涵盖了更多的行业,具有更强的代表性和分散性。
五、FAQs
问:中证500指数包含哪些股票?
答:中证500指数包含的是全部A股中剔除沪深300指数成份股及总市值排名前300名的股票后,总市值排名靠前的500只股票,这些股票来自多个行业,包括医药生物、电力设备、电子等成长性行业。
问:中证500指数与沪深300指数有何区别?
答:沪深300指数主要反映大盘股的表现,而上证50指数则聚焦于上海证券市场的前50只大市值股票,相比之下,中证500指数则专注于中小市值公司,风险和收益相对较高,且行业分布更为均衡。
中证500指数是中国A股市场中的一个重要股票指数,它反映了中小市值公司的整体表现,具有较高的成长性和投资价值,投资者可以通过投资跟踪中证500指数的基金等产品来分享中小市值公司的成长红利。